全球首条量子通信线路“京沪干线”建成了吗?

2024-05-08 22:40

1. 全球首条量子通信线路“京沪干线”建成了吗?

据9月6日报道,“京沪干线”项目2013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由中国科大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由安徽省、山东省投资建设并得到上海市、北京市的大力支持,经过42个月的艰苦努力,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管控等关键技术,于去年底完成全线贯通,搭建了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的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


资料图
报道称,在最近半年多,相关人员进行各分系统的应用测试和720小时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结果证明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都已达到设计要求,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kbps,可满足万名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
2016年8月16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如今大陆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


报道称,京沪干线北京接入点将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兴隆地面站连接,全线密钥率大于5kbps,已形成星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大大扩展了京沪干线应用能力。
报道称,欧美国家近年来也积极规划量子通信网,在大陆“京沪干线”通过总技术验收后,意味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已具备开通条件,大陆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也继续领先全球。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量子通信技术将应用于金融、政务、军事等领域资讯的安全传输。专家指出,随着量子通信在都会区网络、城际网络、广域网络全面展开,量子通信的应用领域将推广到个人生活,到2030年,量子通信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人民币产值。

全球首条量子通信线路“京沪干线”建成了吗?

2. 你了解量子通信吗?知道墨子号和京沪干线能干什么吗?

 2021年1月7日,中科大的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中文名字可以翻译成:超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的集成量子通信网。
      大家一片欢呼,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通信网。
     
   没错!
     
   但我还是想要泼一点冷水。
      首先,提请大家注意,这是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不是你想的那种、跟现在通信网络一样的东西。这个网络只能传送加密信息的密钥,不能传送信息。 从确切意义上来说,只是量子加密,不是量子通信。 
     
   就像九章量子计算机,从确切意义上来说,最多是一个处理器。我看澎湃新闻里,陆朝阳教授说,他不反对称九章是量子算盘。
     
   在2020年1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估了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加密技术。
     
   下面我主要来谈谈这篇文章。
     
     
   量子密钥加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量子的一些特性,被量子密钥加密的信息如果被人偷听,就会被人发现。因此,我们看很多文章,甚至潘院士和其他科学家都会说,这是个“无条件安全”的方案。
     
   美国国防部的文章里说,这是理论上的安全,在工程实施上因为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所以这个安全性不应该是由物理定律来保证,而是应该由工程来实现。
     
   所以,这个“无条件安全”其实是要打问号的,肯定达不到。
     
     
   量子密钥分发只能提供密钥,但我们接收信息的时候,除了保密,还需要确定是不是送到了合适的人,送的信息是否完整等等。但QKD不做这个身份验证,所以还需要其他的加密方式来做身份验证。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把信息保密得很好,但如果人家把这个身份验证的加密解了,那QKD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如果单纯的只做信息加密,在美国国防部的这个专家组看来,还是有其他方法来达成这个目标的。其他方法比这个QKD成本要低。
     
      大家欢呼中国有着世界上距离最长、最先进的量子通信,哦,不,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不是量子通信网络。这个连我一开始都没搞明白,这几年才明白过来,我估计不是这个领域内的人都没搞明白。
     
    一想到这事,我就想对某些写宣传稿的人“呸”一声。 
     
   你写的都是科学术语,我看不懂,那是我的问题,但你们宣传量子通信,不解释这跟常人常识中的通信不一样,就是你的问题。
     
   言归正传。 这个网络最先进,也可以说是科学家做了不少事情,当然也可以说是地主家有余粮,敢花钱。 
     
   因为这些设备都是专用设备。我们特地铺设了从北京到上海的“京沪干线”。大家请注意,这个干线跑的不是数据,是加密数据的密钥,数据还是用原来的线路。给密钥一条干线,大家想想这个成本。
     
   而且,北京到上海这么远,光量子怎么可能一口气、不变形地跑下来呢?所以要有中继站,让光量子喘口气。这都是成本。而且,加了中继站,就有安全隐患,当然在工程上也可以避免这个安全隐患,用点隔离器什么的。那只有一条,接着花钱哦。
     
   大家想想,这个成本有多高。大概也就是我们基建狂魔,不在话下,说建就建了。大家可以去查查,在量子通信这块,国家究竟投资了多少钱。建起来还容易,恐怕这个使用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首先,刚才我们讲到了QKD系统并不是无条件安全,是有条件的安全。另外,该密码安全的容错性非常非常小,所以很难验证。其次,这种专用设备就会带来系统的脆弱性。
     
   什么叫专用设备带来系统的脆弱性?比如,在战争状态,敌人要破坏你的网络,让你没法通信。在普通的通信系统里,我们四通八达,断了一处,可以走其他的路。但这个是专用设备,成本很高的,不可能有多条路,即便有几十条,被人攻击了,也就完蛋了。
     
   另外,因为它特别敏感,所以很容易拒绝服务。在常规状态下,被人攻击的可能性不大,但老是拒绝服务会让人火特别大。比如,你在银行,让你输入三次密码,由于它系统的苛刻,你虽然输对了,但系统还判你错,把你账号冻结。你是不是有把计算机砸烂的感觉?
     
   以上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份白皮书,结论就是否定QKD系统。当然,大家会说,美帝不是好人,它自己在这块落后了,当然说QKD不好。我们不能听它的,我们要有 科技 自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在后面哭。
     
   别忙,下面我再接着聊。
        
   量子通信为什么会这么火热?因为很简单,有人发现如果用量子计算机来破解现在的RSA加密算法,非常容易,于是大家就开始搞量子通信了。
     
   原先,大家一直说量子计算机5~10年内就要出现,大家都怕得要死。2020年底,潘建伟院士搞了个大新闻,搞了个“九章”量子计算机,号称比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快1百万亿倍。
      不过,经过我的研究,后来潘院士在直播里面也说了,其实离真正通用的量子计算机还早着呢,通用量子计算机也许50年还不会出现。
     
   当然,量子计算机不出现,也不是不能搞量子通信,基础研究本来都是各个方向都要试试,也允许试错。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量子计算机下,传统加密RSA算法被宣告失效,但QKD针对的根本不是这个非对称加密技术。 QKD做的是量子的对称加密技术。 
     
   这里再科普一下非对称和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就是加密和解密需要不同的密钥,对称是需要一样的密钥。RSA算法是指大数分解算法,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下,只要位数足够多,可以认为解不出来,但在量子计算机下,这个不是问题。
     
   但是……但是,QKD做的事跟这个毫无关系……对称加密技术很完备,没什么漏洞。
     
   所以,QKD的重要性要打折扣,看起来好看,其实没太多用。
     
     
   我们看一下1月7日在Nature的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张图表,表明了这个网络的一些性能。主干网的平均传输速率是79.3kbps,卫星没有说平均,最高速率是47.8kbps,最低是1.1kbps。
      大家可能对这些数据没有感觉,可以跟5G的传输速率对比一下,5G客户端的速率一般要求是1Gbps。是kbps的百万倍。如果是主干网传输速率,则更高,有几十Gbps。当年,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有网络,大家靠MODEM上网的时候,最低是14.4kbps。
     
   大家自行想象这个速率能干什么,离实用有多远?
     
     
   上次我写量子计算机的文章,很多网友说,浪费科学家的时间,有本事自己去做一个出来。惭愧,我没有这个本事,做不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就不能讨论这个问题。
     
   今天恰巧看到Science主编的一个评论,《公众的讨论有益于科学》。他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科学界的讨论已经超过了科学家的内部范围,也许会造成信息混乱,但公开讨论,可以让公众看到科学论述的过程,也可以让科学家们对很多问题看法取得一致。
     
   事实上,我认为大众需要澄清不少概念。上面所说的,现在我们建成的是 量子加密网络 ,不是量子通信网络。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针对的是 对称密钥技术 ,而不是RSA加密方法。这些大家都清楚了吗?
     
   上次量子计算机经过很多人的讨论,我想至少有一部分人已经知道,这个量子计算机不是通用量子计算机了吧?
     
   这些概念的澄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也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研究者是个好事。否则,天天说造成了量子通信网络,说了好多年,但如果最终不太好用,是不是太让人失望了?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些东西给大家讲清楚为好。
     
   另外,量子通信这件事已经脱离科学范畴,进入到了产业和经济领域。比如,在科创板上市的国盾量子。我查了一下,科大控股和潘建伟院士在国盾量子有股份。既然是上市公司,其实应该有必要跟公众解释清楚,现在的量子通信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作用怎么样,重要性如何,路线图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等等。
     
   用一句外行不懂来搪塞,只显出傲慢,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没有对股民负责。
     
   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