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脉的重要性

2024-05-18 16:29

1. 中脉的重要性

是因为它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槃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槃已无差别,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气不入中脉者,妄想证菩提,如若手捻沙,欲得酥油者。”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脉呢?现在将中脉开通之后的一些现象介绍出来,让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开通了中脉。一、力大无穷。二、具备五眼六神通。三、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四、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五、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六、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七、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八、中脉开通之后,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九、具无漏神通。

中脉的重要性

2. 中脉的人体中脉

为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应知三脉向下可达至宝珠头;中脉向上至顶 再向前弯 乃达于眉间,而左、右二脉则达至二鼻孔中。 ”---宗喀巴大师

3. 谁能介绍一下经脉中的中脉

中脉(zhōng mài)
  叶片中央的一条主脉,一般由叶基引伸直达叶尖。也称“中肋”。 
  人体中脉
  为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 
  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中脉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後,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磐已无差别,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气不入中脉者,妄想证菩提,如若手捻沙,欲得酥油者”。那麽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脉呢?现在将中脉开通之後的一些现像介绍出来,让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开通了中脉。
  一. 力大无穷。
  二. 具备五眼六神通。
  三. 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四. 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五. 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六. 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七. 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八. 中脉开通之後,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後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九. 具无漏神通。

谁能介绍一下经脉中的中脉

4. 打通中脉的介绍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5. 中脉科技集团的介绍

中脉科技集团以其对人类健康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国最具有生命力的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4年被世界品牌研究机构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主导产品被国家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脉”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集团董事会主席王尤山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全国十大爱心大使”,荣获“世界经理人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脉科技集团的介绍

6. 体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瘈脉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体脉穴的定位    9  体脉穴的取法    10  体脉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体脉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体脉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体脉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体脉穴研究进展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体脉       1  拼音   tǐ mài
   2  英文参考   Chìmài TE18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体脉为经穴别名,即瘈脉[1]。见《经穴汇解》。
  
  穴位 瘈脉 汉语拼音 Chimai 罗马拼音 Chimai 美国英译名 Crazy Vesse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8 日本 18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8 富耶氏 德国 3E18 英国 T18 美国 TB18  
   
  瘈脉为经穴名(Chìmài TE18)[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资脉(《针灸甲乙经》),索脉(《医学纲目》),体脉(《经穴汇解》)。属手少阳三焦经[2]。瘈即瘈疭,脉指络脉,此穴在耳后,布有络脉,善治瘈疭,故名瘈脉[2]。瘈脉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风,血管性头痛,耳痛,耳鸣,目睛不明,急性结膜炎,小儿惊痫,瘈疭,头痛,耳聋,小儿惊风,目视不明,瘛疭,惊恐,失眠,呕吐,痢疾,泄泻,瘈疭,视物不清等。
   4  瘈脉穴的别名   资脉(《针灸甲乙经》),索脉(《医学纲目》),体脉(《经穴汇解》)。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瘈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许。
   6  穴名解   瘈即瘈疭,脉指络脉,此穴在耳后,布有络脉,善治瘈疭,故名瘈脉[2]。
  瘈,瘛疭。脉,指筋脉及耳后的青脉。穴当耳后青筋络脉处。《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俗称抽风。按瘈为痫类,小儿多患之。本穴在耳后“青筋”动脉处。人在惊风癫痫症发,或三焦火盛时,则此“筋脉”色变青紫,连及全耳灼热,即狂热之表现也,故名此青筋处,为瘈脉穴。《黄帝内经灵枢·五邪》:“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3]
   7  所属部位   耳[4]
   8  体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瘈脉穴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5]。
  瘈脉穴位于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侧伏取穴[2]。
  瘈脉穴位于颞骨乳突中央,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中、下1/3交点处[6]。
  
  瘈脉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瘈脉穴在耳部的位置
  
  瘈脉穴在耳部的位置
  
  瘈脉穴在耳部的位置(肌肉)
  
  瘈脉穴在耳部的位置(骨骼)
   9  体脉穴的取法   瘈脉穴位于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侧伏取穴[2]。
  正坐或侧伏,于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正坐或侧伏,当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7]。
   10  体脉穴穴位解剖   瘈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有耳后动、静脉。为耳大神经的耳后分支处。皮肝由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分布。皮下组织后,除颈丛的耳大神经的分布外,还有耳后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穿皮下筋膜,该处无深筋膜,所以直入耳后肌,该肌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2]。
  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大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肌支和耳后动脉分布[8]。
  布有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和耳后动、静脉[6]。
   11  体脉穴的功效与作用   瘈脉穴有通窍止痛,清热解惊作用[2]。
  瘈脉穴具有熄风解痉,活络通窍的功效。
  瘈脉穴主治小儿癫痫,有清热散风之功。《论疾诊尺》:“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小儿患惊痫时,此处青筋特显。《针灸大成》经穴歌:“天牖,翳风,瘈脉青。”是古人对此穴,以青筋为特征也,刺之多效。[3]
   12  体脉穴主治病证   瘈脉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风,血管性头痛,耳痛,耳鸣,目睛不明,急性结膜炎,小儿惊痫,瘈疭,头痛,耳聋,小儿惊风,目视不明,瘛疭,惊恐,失眠,呕吐,痢疾,泄泻,瘈疭,视物不清等。
  瘈脉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风、血管性头痛、耳痛、耳鸣、目睛不明、急性结膜炎、小儿惊痫、瘈疭及呕吐泻痢等[2]。
  瘈脉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8]。
  瘈脉穴主治耳聋,耳鸣,目视不明,头痛;小儿惊痫,瘛疭,惊恐,失眠;呕吐,痢疾,泄泻[7]。
  瘈脉穴主治耳鸣,耳聋,头痛,小儿惊痫,瘈疭等[6]。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视物不清。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泄泻。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痫,惊恐,瘈疭。
  其他疾病:头痛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般沿皮刺0.3~0.5寸[2][6]。
  平刺0.3~0.5寸[9][8],局部有酸胀感[9]。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9][8][2]。
   13.2  灸法   可灸[2][9]。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14  体脉穴的配伍   瘈脉穴配完谷、率谷、外关治偏头痛[2]。
  瘈脉穴配完骨治头风、耳后痛[2]。
  瘈脉穴配长强或神道、颅息治小儿惊痫[2]。
  瘈脉配听会、耳门、翳风,治耳鸣、耳聋[7]。
  瘈脉配合谷、太冲,治小儿惊痫[7]。
  瘈脉配头维、风池,治偏头痛[7]。
  瘈脉配听会、耳门,有清热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瘈脉配头维、印堂,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瘈脉配长强、大椎、太冲,有熄风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小儿痫痉,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䁾,瘈脉及长强主之。
  《针灸甲乙经》:小儿惊痫,瘈脉、长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瘈疭呕吐,泄痢无时。
  《针灸资生经》:头风耳后痛,瘈脉、完骨。
  《类经图翼》:主治头风耳鸣。
  《针灸大成》: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瘛疭,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䁾,目睛不明。
   16  体脉穴研究进展 

7. 脉学的介绍

脉学是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脉学的介绍

8. 中脉是什么、在哪、

中脉(zhōng mài),叶片中央的一条主脉,一般由叶基引伸直达叶尖。也称“中肋”。
人体中脉是指会阴穴指向百会穴的两个穴位的两点直线,方向是会阴穴指向百会穴。人体中脉为蓝色,中脉也是人体3D结构的中轴线。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扩展资料
中脉开通方法
(1)呼吸升降法
首先观想中脉如蓝色的麦管,中空透明,然后提肛,从海底轮吸气,呼气停于海底轮,再吸气升至生殖轮,呼气停于生殖轮,再吸气升至脐轮,呼气停于脐轮,以后随着呼吸上升至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再从顶轮缓缓呼气下降至海底轮,如此反复,大约行至二十一遍,气降至下丹田储存。
(2)太阳贯通法
自然放松,面对太阳而立,封闭全身穴位,打开印堂穴,印堂穴处肌肉内收,吸进太阳之光气,沿中脉一直往下贯入海底轮,呼气时任其自然,再吸气时又采进太阳光,吸至海底轮,呼气任其自然,如此反复,直至感觉中脉并七轮储满太阳的光气,或者感觉体内发热为度。
(3)意钻穿透法
观想头顶有一个电钻,垂直从百会穴钻入,一直钻到海底轮,再慢慢退回到顶轮,如此上下九次,最后关住百会穴,气运至下丹田储存。
(4)中脉转圈法
首先观想体内中脉如发光透明的蓝色麦管,然后从海底轮开始,观想一红色的光团沿中脉管壁转圈而上,转时应缓慢,细细密密,直至顶轮,然后又沿中脉转圈而下,直至海底轮。如此反复1~3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