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替代率的发展状况

2024-05-18 20:50

1. 养老金替代率的发展状况

多方关注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是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经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养老“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养老保险替代率确定为90%~107%,而同期占了人口大部分比例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不到40%。极为不公的歧视性政策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反对与抗议。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全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统一作重大调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政策的投入,而且尤其表现在国家在收缴的养老保险基金外,通过财政支出进行的资金投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刚建立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时就明确了在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下由财政“兜底”补足的原则,以确保制度规定的养老金替代率的实现。更为典型的则是从2005年起,连续9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2013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达1642亿元。2010年调整后,全国企业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了1900多元,从而保证了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的同时企业养老金替代率的稳定。 需要系统性调整2013年9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测算,数据显示,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按照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测算,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养老金标准发放过低受困于多方面,一是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缺失,使得养老金增长没有稳定的制度保障,受人为因素影响过大;二是双轨制运行也成了养老金替代率呈现分化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养老金来源的单一化,让其增长后续乏力,使养老保障的质量和水平都明显下滑。养老金替代率下降需要系统性调整,对症下药的方法是:尽快建立养老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达到或接近社会平均增长的标准,共享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还需界定最低的养老金替代率,跌破这个警戒线就必须加速调整,以保证养老的基本盘面不受影响;要采取更加多元的养老保障,使养老收入的渠道更加丰富。要大力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给养老收入提供稳定的补充来源,又要鼓励退休人员参与商业保险,同时应当加强对养老基金的商业运作,使其保值增值让退休人员分享更多的红利;另外,必须从养老保险改革破题,破解养老保险双轨制体制束缚,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养老金替代率的发展状况

2. 养老金替代率的简要介绍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 = 59.09% 。决定替代率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三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让退休职工得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尊严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职工养老待遇的历史情况,职工和企业的缴费水平,以及国家对公民应承担的养老责任出发,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应该保持在80%以上。低于这个水平就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比在职时有了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较差,分享成果、体面养老、尊严养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的养老制度。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高于同期的企业职工,是当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案还同时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3.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世数。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



决定替代率的基本条件:早镇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三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让退休职工得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尊严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养老金
又名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养老金定义为: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

养老金替代率

4.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 = 59.09% 。决定替代率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三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

5.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就可以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至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对比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养老金替代率

6. 养老金替代率

常用的替代率口径有四种:
一是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指连续参保缴费的代表性个体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相对于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其中代表性个体职工是指,在劳动年龄阶段就业、连续参保缴费,工资与同期职工平均工资一致的职工。目标替代率反映制度设计,特别是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目标保障水平。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约为59.2%,是指以职工平均工资连续缴费3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60岁退休时养老金约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59.2%。
二是当年新增退休人员本人养老金实际替代率,指当年新增退休人员本人养老金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的比例。它衡量个体退休前后收入差异。职工退休前一年工资如果是3000元,退休当年养老金领到1500元,其替代率就是50%。
三是全部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替代率,指当年全部新增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它衡量当年新增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收入差异,反映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际保障水平。由于人员结构原因,譬如一些人缴够15年就不再缴费,一些人缴费时未按实际工资水平为基数缴纳,缴费工资基数较低,这一比率低于59.2%的目标替代率。

7. 养老金替代率的定义

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劳动者在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具体数值一般是“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获得。举例而言,假如今年某位老人退休,他的退休工资是4000,退休的当年,他的在职工资是5000,那么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就是百分之80。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要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企业人员缴费满35年的,退休后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9.2%。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工作35年后,退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百分之90。扩展资料: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2021年4月,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领取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所谓法定退休年龄,就是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查询方法1、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社保局服务大厅打印缴费清单查询[9]。2、可打当地社保局咨询电话查询个人养老保险金缴费情况。3、可以进入当地社保局网站查询个人养老保险金缴费情况。4、可以通过手机登陆社保查询网站查询个人养老金缴费情况。

养老金替代率的定义

8.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拓展资料:1、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 = 59.09% 。决定替代率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三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2、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3、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让退休职工得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尊严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职工养老待遇的历史情况,职工和企业的缴费水平,以及国家对公民应承担的养老责任出发,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应该保持在80%以上。低于这个水平就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比在职时有了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较差,分享成果、体面养老、尊严养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4、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的养老制度。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高于同期的企业职工,是当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5、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案还同时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